close

東昌府區“四個平臺”創新金融扶貧
在推進精準扶貧、精準脫貧攻堅戰中,東昌府區加強政銀聯動,打造金融精準供需、雙向對接擔保、金融產品創新、雙邊考核推動“四個平臺”,切實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。
“金融精準供需”平臺方面,開展“金融扶貧進千傢”“問計銀行”等活動,精準梳理農戶企業扶貧金融需求,主動對接轄區銀行機構,以雙贏促進銀行支持。“雙向對接擔保”平臺方面,建立“政府+銀行+農戶”無縫對接平臺,區財政註資1000萬元作為金融扶貧專項資金,對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的各類扶貧貸款進行扶持;註入1500萬元,破解瞭農戶貸款無擔保、銀行貸款有顧慮等難題。
“金融產品創新”平臺方面,引導商業銀行推出瞭“富民農戶貸”等適合貧困戶、扶貧企業的信貸產品,形成瞭小額扶貧信貸產品體系。“富民農戶貸”實行“免抵押、免擔保、全貼息”,區財政提供全額貼息。“雙邊考核推動”平臺方面,扶貧部門建立金融扶貧工作綜合臺賬,工作一周一調度、一月一考核,明確進度,排出名次;會同銀行機構,每半年對獲貸主體經營狀況和帶動情況,進行一次現場核查,確保資金無風險、項目有進展。
據統計,目前,東昌府區金融扶貧貸款達6375萬元,其中發放“富民農戶貸”74筆、“富民生產貸”28筆,帶動1309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增收。 (楊秀萍 路浩)
越冬小拱棚韭菜種植助力脫貧
“我在濰坊參加培訓班時,結識瞭壽光市文傢街道先鋒營村黨支部書記李萬民。他們村的‘越冬小拱棚韭菜種植’具有前期投入少、技術含量低、經濟效益高的特點,越冬小拱棚韭菜在春節前後收割,每畝韭菜純收入可達6000元以上,非常適合農村規模種植。”10月26日,茌平賈寨鎮耿二莊村黨支部書記耿傢坤介紹,耿二莊村屬於插花貧困村,適合種植越冬小拱棚韭菜。當他把這一想法向賈寨鎮黨委、政府作瞭匯報後,得到瞭鎮黨委、政府的大力支持,並指導他規范操作,註冊農民專業合作社,吸引當地群眾入股參與,雇工優先錄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勞力。對韭菜種植中的排水、土地平整等問題,派專人多次到現場協調解決。
今年7月,耿二莊村流轉土地116畝,註冊成立瞭茌平縣雪韭紅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,引進瞭目前國內最新的雪韭、漢冬等三個名優韭菜品種。目前,韭菜長勢良好,合作社正趕制小拱棚龍骨,計劃10月底全部完成扣棚,年前即可獲得收益。
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年純收入可達45萬元以上。可為貧困戶提供40多個就業崗位,帶動周邊10餘個村莊貧困戶共同致富,並可以解決堤頭袁等4個省定貧困村無集體經營性收入的問題。 (孫亞飛 高博)
沙鎮鎮多措並舉精準扶貧
今年以來,東昌府區沙鎮鎮按照省、市、區“精準扶貧、精準脫貧”的總要求,本著精準識別、精準施策、精準保障的原則,組織開展三項工作,全面確保精準扶貧工作落到實處。
首先,由該鎮扶貧站牽頭,在精準識別、信息摸底、檔案完善、幫扶措施制定、信息核查、脫貧鑒定、退出程序等方面采取集中研究、集中會戰的形式,組織包管幹部、村支部書記、第一書記、聯戶幹部、村兩委班子,逐村逐戶逐人研究幫扶計劃、幫扶措施,對照脫貧線算透收入賬,確保扶貧“檔案清,底子明,措施真正能管用、能脫貧”。與此同時,強化幫扶幹部責任,制作連心卡1200餘張,將幫扶人員姓名、幫扶措施、貧困戶基本情況張貼到戶。
此外,沙鎮鎮還充分發揮村級組織作用,多次組織村幹部定期走訪貧困戶,為脫貧措施落實提供支持和幫助,及時反饋脫貧計劃落實情況。同時,鎮扶貧站采取電話訪問和逐村督導相結合的形式,督促幫扶幹部、村幹部嚴格規范核查,把控退出程序,嚴格杜絕“數字脫貧”“虛假脫貧”和“被脫貧”等現象發生,全面確保脫貧攻堅取得成效。
(楊秀萍 鄭成亮)
婚喪事簡辦助力脫貧攻堅
冠縣定遠寨鎮積極推進移風易俗、婚喪事簡辦,切實減輕農民負擔,助力脫貧攻堅,取得良好效果。
定遠寨鎮將移風易俗、婚喪事簡辦、減輕農民負擔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,引導群眾喜事新辦、喪事簡辦,摒棄互相攀比、鋪張浪費的舊傳統。該鎮村村建立紅白理事會,並規定紅白事辦理標準:紅事婚宴范圍僅限於直系和三代以內旁系親屬,結婚酒席不超20桌,飯菜標準每桌不超200元,煙每盒不超10元,酒每瓶不超20元。迎親車隊不超6輛車,不雇商業喜慶演出。訂婚彩禮要適當,不要天價彩禮。白事不辦長喪,不辦大喪,盡量縮減規模;不辦酒席,所有親朋、幫忙人員一律吃“一碗端”。不雇用吹鼓手,不搞演出活動。不用棺材,不埋大墳,不立碑;不在公共場所燒紙、燒香、燒冥物,不搞封建迷信活動等。紅白理事會對事主進行全程監督和管理,對大操大辦、封建迷信等違規現象進行及時勸阻和制止。婚喪事簡辦以來,事主每戶可省下3000至5000元,減輕瞭脫貧壓力,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瞭堅實基礎。 (邢書傑 欒榮莉)
一對一清潔幫扶暖人心
10月17日,茌平縣杜郎口鎮西街村貧困戶商文匯和商文海兩位老人傢裡,來瞭一群“特殊的客人”,她們是杜郎口鎮婦聯組織的“半邊天”們,在給老人打掃院子的衛生。在鎮婦聯主任王娜的帶領下,她們有說有笑,不一會就把整個院子打掃得幹幹凈凈。
今年65歲的商文匯和78歲的商文海是親弟兄倆,年輕時由於生活貧困都沒有完成自己的終身大事。2016年在鎮扶貧辦的幫助下,他們才摘掉瞭貧困的“帽子”。由於他們的年紀大瞭,傢裡的衛生成瞭“老大難”。
讓全縣貧困傢庭在富起來的同時,傢園也要美起來,通過改變生活環境,提高生活質量,提升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精氣神。連日來,杜郎口鎮婦聯在全鎮深入開展的“潔凈扶貧”行動,為該鎮精準扶貧工作打造亮麗的風景線。“我們把全鎮女機關幹部分成三個小組,每小組負責兩個管區的清潔工作,每組堅持每周到貧困戶傢中打掃庭院一次,組長負責監督村‘一對一清潔幫扶’工作是否到位。”王娜說。
看著自己幹幹凈凈的小院子,聽著噓寒問暖的問候聲,商文匯和商文海激動地連聲說:“謝謝,謝謝,真是謝謝你們瞭!”滿是皺紋的臉上露出瞭久違的笑容,眼睛裡閃爍著晶瑩的淚花。 (孫亞飛 馬林文)
“集中供養”破解失能人員脫貧難題
55歲的劉少青是東昌府區古樓辦事處望湖社區居民,早年妻子離傢出走,僅與兒子相依為命。2015年,劉少青突患腦栓塞半身癱瘓,生活不能自理,兒子被迫辭去工作在傢照料,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。
為有效解決“一人失能、全傢困境”的貧困問題,今年3月,東昌府區集中供養中心建成,中心配備醫務室、廚房、餐廳、洗浴室等,設施齊全、功能完善。區人民醫院西院區位於中心東側,可為集中供養人員提供查體、治療、康復等服務。
劉少青入住供養中心後,兒子不僅找到瞭工作,並且有瞭稱心如意的女友。前幾天,兒子和女友還買瞭東西來看老人,樂得劉少青合不攏嘴。
劉少青是脫貧受益者之一。在建設集中供養中心的同時,東昌府區還出臺《貧困傢庭失能人員集中供養救助試行辦法》,明確瞭除精神、傳染類疾病等患者不在范圍內外,農村五保戶、城市“三無”人員、城市低保對象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等貧困傢庭中的失能人員,均可享受政府集中生活幫扶。
此外,中心還建立瞭精準扶貧檔案,對供養人員實行動態管理,對供養人員傢庭“脫貧摘帽”標準進行嚴格劃定,在傢庭年度純收入減去集中供養所需費用後,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,可認定為“脫貧摘帽”,有效防止失能人員回歸傢庭後再次返貧的現象發生。 (楊秀萍 路浩)
十五裡園鎮確保扶貧資金安全高效使用
陽谷縣十五裡園鎮高度重視財政扶貧資金的管理和使用,讓審計所加大資金監管力度,促進扶貧資金規范管理,充分發揮扶貧財政資金最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,確保扶貧資金安全運轉高效使用。
審計所認真負責制度措施,對扶貧資金管理人員加強業務培訓,強化扶貧資金管理責任意識。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業務培訓,加強扶貧資金政策的學習,進一步提高扶貧項目資金管理人員的政策、理論、業務素質。
鎮審計所加強扶貧項目程序監管、強化措施落實,在扶貧資金使用前,根據不同的類別實行分類管理,由縣級扶貧辦各主管部門和鎮扶貧辦制訂具體實施方案,審計所嚴把項目確定、資格審查、政策文件批示、資料歸檔“四道關”。各種扶貧資金使用全部實行鎮級張榜公示,實現陽光操作,接受群眾監督,保障群眾的知情權,切實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。
審計所加大審查力度、建立長效機制。開展多輪次、滾動式重點審核,嚴肅查處膽敢向扶貧資金亂伸手、亂挪用問題。實施扶貧專項資金回頭看審查,及時發現問題,堵塞漏洞,審核扶貧資金使用、產生效益紅利、如何與貧困戶分紅利,積極推動經營主體發展,有力地促進瞭經營者更好更有效發展項目,讓貧困戶享受紅利早日脫貧,邁上共同富裕奔小康道路。 (吳傳來 陳秋玉)

僑潤街道情暖孤寡老人
對於沒有親人的孤寡老人來說,中秋節、重陽節、春節等重大節日是他們心中的“痛”。重陽節這天,陽谷縣僑潤街道國莊村村兩委幹部,把村上5位孤寡老人與39位80歲以上老人召集到一起,熱熱鬧鬧地吃瞭一次“大鍋飯”,讓老人重新找到瞭傢的感覺,感受到瞭傢的溫暖。
為讓失能老人的生活有所保障,僑潤街道154戶村民主動與老人簽訂瞭贍養協議,繳納贍養費22萬餘元,積極承擔起贍養老人的義務。郭圍子村、楊莊村等6個村率先實施瞭街道扶貧辦推廣的鄰裡互助模式,為村上60歲以上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的老人提供貼心傢政服務。目前,全轄區123名失能老人的生活都得到瞭很好的保障。“多謝這些老鄰舊居的來照顧俺,比俺遠在廣東的親閨女還好哪!什麼都來幫俺幹,真是遠親不如近鄰啊!”76歲的陳大娘激動地如是說。 (張艷彬 石秀清)

陽谷項目建設
和收益分配同步實現
在項目建設上,陽谷縣以持續增加貧困人口收入為目標,緊盯項目建設進度和收益分配,加速瞭項目完工速度和收益分配的速度。2017年以來,陽谷縣共投入各級專項扶貧資金2842萬元,實施瞭57個產業項目,目前,57個已經全部建設完工(利用中央第二批37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集中建設的蔬菜大棚項目正在建設中),項目收益同步推進。
瞄準增收目標,明確產業發展思路。堅持資金跟著貧困人口走,貧困人口跟著項目走,項目跟著產業走,產業跟著市場走,科學扶持、註重實效,公開陽光操作,強化社會監督,紮實做好扶貧產業建設。針對不同的致貧原因,對癥下藥、精準滴灌,堅持宜工則工、宜農則農、宜遊則遊,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項目,項目推進順利進展,多種產業發展模式初步形成。
依托優勢產業,推進產業扶貧。積極謀劃探索“種養加”扶貧項目發展模式。依托大棚蔬菜種植傳統優勢,積極探索“企業(合作社)+貧困戶”“合作社+農戶”“企業+基地+農戶”等發展模式,使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從事種植行業或者提供有償服務,增加收入。
瞄準增收,切實抓好項目收益分配。今年以來,陽谷縣在加快項目實施的同時,突出做好項目收益分配工作,進一步理順瞭以往年度建成項目的收益分配方案,通過競標確定經營主體,由經營者與鄉鎮或村集體簽訂租賃合同,鄉鎮負責監管,確保及時兌現項目收益,並及時足額發放到戶到人。目前,57個完工項目中42個項目收益已分配到戶,剩餘15個項目收益將在近日全部分配到戶。 (趙丹珠)

新區街道貧困戶有瞭特惠險
“十年努力奔小康,一場大病全泡湯。”這是不少農村傢庭因病致貧、因病返貧的真實寫照。為瞭保障貧困戶穩定脫貧不返貧,近期,東昌府區新區街道穩步推進扶貧特惠保險實施工作,結合正在開展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比對疑似問題核查整改工作,確保參保人員信息真實準確,助力貧困戶實現精準脫貧。
據介紹,該街道扶貧辦對保險精準扶貧工作進行監督管理,對專項扶貧資金實行全程監督,定期對扶貧特惠保險產品、保費補貼和投保理賠等情況進行調度檢查。與此同時,專款專用,實行專賬管理、獨立核算,確保資金安全,保證償付能力。 (楊秀萍 張振興)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zewsz40051 的頭像
    zewsz40051

    克隆的預購清單

    zewsz400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